但垂直一体化的推进,将让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水平都回归到较为平庸的水平。
今年以来,在多个光伏组件集采中,通威频频中标。赶碳号认为,在这种趋势下,首当其冲的可能还不是爱发牢骚的爱旭,而是电池行业排名第一的通威。
但如果说一体化方面起步最早、做得最成功的当属隆基绿能。硅片环节,原本是隆基绿能、TCL中环双龙头牢牢把控着市场。去年硅料价格开始上涨,专攻电池片技术的爱旭股份就公开诉苦:自己专业化路线,无法对抗光伏一体化企业,以致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组件的过剩可能会最早到来,表现也最为明显。TOP5的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中润光能、捷泰科技,总出货量约59 GW,占43.54%。
晶科能源认为,垂直一体化能力是光伏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备能力。头部公司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都是垂直一体化企业。而这一格局,或因FBR颗粒硅的大规模量产而被打破。
目前,协鑫科技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包括有中能硅业的先进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站,以及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每生产1万吨颗粒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9万吨,实现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至少80%的碳减排。兰天石表示,今年上半年,协鑫科技研发费用投入6.89亿元,同比增长44%,研发团队、专利授权、科研转化等指标也直线上升。多晶硅是光伏上游的重要原料,它的纯度极大地影响着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表示,这标志着颗粒硅规模化量产进入10万吨级模块化复制的快车道,而协鑫科技也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颗粒硅研发与制造领导者。2021年协鑫科技率先拿到中国官方首张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并取得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全球第一张碳足迹认证证书,证明其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公司此前所保持的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全球最低纪录。
伴随着流化床装置的低鸣声,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源源不断地流入存储罐,等待着检测合格后打包入库。未来,协鑫科技将始终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勇担时代大任,以科技创新助力光伏全产业链深度脱碳,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而使用颗粒硅生产1吉瓦组件,则可以降低约19%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应用端成本降低约19%。目前,协鑫光电生产的尺寸为1m2m的全球最大尺寸钙钛矿组件已经下线,投建的全球首条100兆瓦量产线已在昆山完成厂房和主要硬件建设,计划2023年投入贯通量产。
科技进步永无止境!协鑫的钙钛矿电池技术同样引领行业发展。前不久,协鑫科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乌海的两大10万吨级颗粒硅项目相继举行开工仪式,其在建及规划颗粒硅产能达到70万吨。协鑫不仅以绿色创新助推中国光伏从平价时代走向低价时代,还为地球带来了更低的碳排放,实实在在地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协鑫科技旗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协鑫科技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对科技创新的坚守和对新技术的不懈追求。
从跟跑到领跑,从破局到突围,协鑫以拓荒者的姿态一举成为领头羊。科技赋能、点燃梦想,鑫心向党、产业报国。
科技进步永无止境!协鑫的钙钛矿电池技术同样引领行业发展。高效率、低成本、易制备,钙钛矿技术被业内评价为打破晶硅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理论天花板。
目前,协鑫光电生产的尺寸为1m2m的全球最大尺寸钙钛矿组件已经下线,投建的全球首条100兆瓦量产线已在昆山完成厂房和主要硬件建设,计划2023年投入贯通量产。协鑫不仅以绿色创新助推中国光伏从平价时代走向低价时代,还为地球带来了更低的碳排放,实实在在地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2022年的新年致辞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发展之路没有唯一解,但有最优解,即科技是第一能源,创新是对症困惑的良药。而使用颗粒硅生产1吉瓦组件,则可以降低约19%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应用端成本降低约19%。而这一格局,或因FBR颗粒硅的大规模量产而被打破。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工艺革命和技术颠覆的又一次新突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囿于技术门槛高和知识产权保护严密等深层次原因,多晶硅行业几乎被传统改良西门子法统治。兰天石介绍,相比棒状硅,生产颗粒硅电耗更低,一般而言,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棒状硅的平均综合电耗为每千克60度左右,而协鑫颗粒硅产品的综合电耗已降低到每千克14.8度以下,不到前者的1/3。
怀抱着多项技术专利,协鑫在业内先行一步,率先推进钙钛矿电池量产。据了解,协鑫科技在研发的投入上一直出手阔绰,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在3%以上。
多晶硅是光伏上游的重要原料,它的纯度极大地影响着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前不久,协鑫科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乌海的两大10万吨级颗粒硅项目相继举行开工仪式,其在建及规划颗粒硅产能达到70万吨。
协鑫科技徐州5GW颗粒硅应用示范项目生产车间如今,协鑫科技颗粒硅10万吨级矩阵已呈三足鼎立之势,除江苏徐州6万吨、乐山10万吨投产外,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和乌海等10万吨级颗粒硅生产基地均开工建设,运营及在建总规划产能达7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颗粒硅研发与制造领导者。未来,协鑫科技将始终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勇担时代大任,以科技创新助力光伏全产业链深度脱碳,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从2010年开始研发颗粒硅到2019年实现产业化,我们先后投入了20多亿元。协鑫FBR颗粒硅实物图相较于棒状硅,颗粒硅体积小,呈颗粒状,不仅流动性强,还无需破碎,能完全避免掺入杂质的风险;由于近乎于无间隙,加料桶可以多装15%20%的颗粒硅,避免大块料堵塞等问题。
这一优势获得了国内外多个权威机构的认可。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表示,这标志着颗粒硅规模化量产进入10万吨级模块化复制的快车道,而协鑫科技也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颗粒硅研发与制造领导者。
伴随着流化床装置的低鸣声,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源源不断地流入存储罐,等待着检测合格后打包入库。在协鑫科技颗粒硅生产基地,一台台流化床反应器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此外,每生产1万吨颗粒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9万吨,实现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至少80%的碳减排。兰天石表示,今年上半年,协鑫科技研发费用投入6.89亿元,同比增长44%,研发团队、专利授权、科研转化等指标也直线上升。
目前,协鑫科技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包括有中能硅业的先进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站,以及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协鑫科技率先拿到中国官方首张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并取得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全球第一张碳足迹认证证书,证明其每生产1千克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大大刷新了德国瓦克公司此前所保持的57.55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的全球最低纪录疫情与俄乌战争让国际贸易与供应体系充满更多变数。而在被问及具体的技术路线,如 TopCon 或 HJT 时,隆基则认为:现在他们都在变化之中,这个变化之中,然后从生命周期上来讲,它很难说,谁能在主流都很难说,所以更不要提生命周期了,如果不能占主流呢,其实现在就是没有生命周期,就是说你现在投入它是失败的,未来还是失败的。
当一个企业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比如说技术领先、产品领先、成本领先同时又有比较稳健的财务等基础条件时,那么市场的变化对其带来的影响就较为有限。截至 2021 年底,公司硅片 / 电池 / 组件产能分别达到 105/37/60GW,并且公司规划 2022 年底三环节产能将分别达到 150/60/85GW。
2009 年,隆基判断了金刚线是未来,并在这一年起进行研发投入。在当时,多晶产品只有 20% 能够达标,而单晶产品 80% 都符合要求,新的政策对单晶产品有了明显的倾斜。
2022 年,隆基海外硅片生产基地的规模预计会在原有基础上翻 5.5 倍,到 2023 年预计会翻 10 倍,以至于隆基的第一大供应商连城数控面对海量订单压力,生产场地遇到很大挑战,不得不将整个公司的广场和停车场全部改为临时出货库房。同时也应该进一步理解隆基在电池路线布局上的耐性与定力。